2008-05-28

搖滾農村--傳唱吳晟詩歌

搖滾農村--傳唱吳晟詩歌---- 吳易澄



二零零八年,吳晟的詩誦,以及以吳晟詩作入歌的兩張專輯問世了。除了詩人親自朗誦詩作的珍貴錄音,另一張音樂專輯,結合了橫跨三十年不同歲數的歌手創作;包括投入原住民運動不遺餘力的胡德夫、當年宣稱台北不是我家的羅大佑,以及近年來以致力客家搖滾,並一度拒絕金曲獎的林生祥等等。這張音樂專輯不但呈現著多雜的曲風,對映著背後每位創作者的生命歷練與關懷,這套詩歌,呈現著是一個具有縱深與廣度的人文風景


一九八四年,前衛版台灣詩選,破天荒選入一首「流行歌曲」,這首「詩」名叫<亞細亞的孤兒>,是羅大佑在台美斷交背景下創作的歌曲,也與吳濁流的小說同名。這首歌後來被當作電影《異域》主題曲,歌裡這樣唱著「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,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」,歌詞裡對比的修辭與深刻的探問,觸碰著當時許多人的疑惑。無論是吳濁流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的小說,還是以柏楊描寫泰北孤軍的小說為背景的電影,乃至於羅大佑這首以鼓聲與風笛齊奏史詩般的歌曲,其實都圍繞著一個始終不曾離我們遠去的主題--「認同」。而當時將<亞細亞的孤兒>選入《一九八四台灣詩選》的編輯,正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鄉土詩人--吳晟。

同年,羅大佑出專輯,以「家」為名,收錄歌曲<吾鄉印象>,以鄉村的鳥鳴、傳統的管弦開場,沙啞而深沈地唱出:「古早的古早的古早以前,吾鄉的人們,就懂得開始向上仰望……」這,也正是吳晟的詩作。相差十歲的詩人與歌手,先後以詩以歌,向那個時代拋出了關於認同的吶喊與沉思。風雨飄搖裡,詩人與歌手的惺惺相惜,是一段彌足珍貴的往事。爾後,歌手在商業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,舞台也繼續向外延伸至香港、中國。而詩人始終沒有離開溪州圳渠邊的方圓,依舊在他的三合院裡寫詩,也走過那條來回千遍的田埂,將祖田植成一片樹林……

詩人與歌手的惺惺相惜,並不止於那個飄搖的年代。九零年代之後我們熟悉的是林生祥與鍾永豐的合作無間。永豐的筆與生祥高拔的嗓音,在急促的月琴聲中,註解著寂寞的現代農村。如今,生祥也將吳晟的詩作<曬穀場>入歌。然而,「 夏日收割季,吾鄉的曬穀場,是一個驚惶的競技場」,卻是古早與現代農村不曾改變的印象。如果你讀吳音寧的報導文學大作《江湖在哪裡》,能窺見從日治時期到如今,每個世代猙獰的政策下,農民像是宿命般地,成為每個時代最無辜的犧牲者,曬穀場上的驚惶指數,只能不斷攀升……

作為台客搖滾始祖的濁水溪公社,也加入創作行列。濁水溪選的詩是<雨季>,描刻樸實認命的農村男人遇到雨季而無法收成,聚在一起發悶嘆息的情景。致力於翻轉台客印象的濁水溪公社,從來就以惡搞與無釐頭的表演著稱。這次,濁水溪依舊小小地惡搞了一下,把原詩裡的談吐改得更「原始」,把「伊娘」的國罵發音發得更「精準」些。當然,<雨季>的編曲幾乎是專輯裡頭第一豐富,無論是下雨的音效,結合多把電子吉他與打擊樂,加上主唱小柯令人熟悉的台式唱腔,把台灣男人的心事抒發到極致。

幾位近年來在獨立音樂領域嶄露頭角的創作者,包括陳珊妮、張懸、黃小禎、黃玠,也都加入專輯的發聲。當然,這張專輯最重要的靈魂推手與創作者之一(也是製作人),929樂團的吳志寧,自然功不可沒。志寧在專輯中貢獻兩首歌,分別是<全心全意愛你>和<負荷>。如果最近去聽929樂團的表演,一定常聽到志寧唱Leader of the band。這首丹佛格伯自傳式的敘事歌曲,是歌手對父親的景仰與感謝。曾經在報紙副刊讀到吳晟老師對玩樂團的小兒子的擔憂,然而,詩人年輕時也曾因為追求詩藝而荒廢學業,作為叛逆的文藝青年,回首來時路,「如出一轍」的志寧如今唱著<負荷>一詩,自然格外感人。



始終堅持一貫的寫作風格,以現實主義手法描繪農村,吳晟的詩讀來雖然平易近人,但你會發現他的簡單,反倒才成為音樂的最佳素材。吳晟的詩以「認同」為基調,鋪陳出樸實的農村搖滾。不久前在清大一場分享賴和文學音樂專輯的場合被問及「詩怎樣成為可能」,我心裡想著的其實是「快去買《甜蜜的負荷》吧!」這組詩歌專輯的問世,將台灣音樂創作帶入一個新的可能。當我們聽到愛爾蘭的小紅莓樂團(The Cranberries)唱葉慈(W.B. Yeats)的詩句,或捷克宇宙塑膠人唱著William Blake與Shakespeare時,所謂文學入歌,不過是將音樂創作的質地更「正常化」而已。我們能做的,就是不斷地將它們傳唱下去。


本文引自吳晟部落格

沒有留言: